close

現代保險金融理財
作 者:洪 淑 妍

在台灣擁有2家保險子公司、1家分公司,堪稱全球保險巨擘的美國國際集團 ( AIG ) 9月爆發財務危機,不但迫使美聯準會提供 850 億美元金援,也引發台灣保戶心慌慌。究竟AIG事件會為台灣壽險業帶來什麼影響?業務員、保戶又該如何面對?

上個月可謂「多事之秋」!
颱風連續來襲,台灣人才剛過完一個沒有月亮的黯淡中秋夜,沒想到中秋節一過,全美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 ( Lehman Brothers ) 宣布破產、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 ( AIG ) 傳出財務危機,重創國際金融市場,台灣也無法倖免,投資市場風雲變色。

美國雷曼兄弟聲請破產,讓國內金融保險機構慘遭波及,而 AIG 保險集團的財務危機,更讓擁有9兆資產、上千萬保戶的台灣保險業也如履薄冰。在 AIG 事件爆發之初,不只南山人壽保戶,包括投保其他保險公司的保戶也人心惶惶,擔心手上的保單變成一張張「壁紙」。

第4季是保險業衝刺今年業績的最後一季,無奈竟遭到 AIG 事件的一記重拳,無疑讓已因大環境不景氣而下滑的業績雪上加霜。

AIG 集團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有多大,竟讓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 ( FED ) 出手相救,提供 850 億美元貸款? AIG 事件會為台灣保險業帶來什麼衝擊?保險業務員該如何因應接下來的業績拓展難題?而保險消費大眾應如何面對手中的保單?

AIG 集團在台保險版圖   南山人壽規模最大
AIG 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保險與金融集團,事業版圖遍及全球 130 個國家及地區,提供企業及個人客戶包括退休規劃、儲蓄投資、財務金融與資產管理等金融保險服務。由於 AIG 的稅前淨利有一半以上來自海外公司,也因此,當 AIG 深陷財務危機,聯準會願意拿全美納稅人的錢給予金援,就不難想見 AIG 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,因為,一旦連 AIG 也不支倒地,後果不堪設想。

目前 AIG 集團在台的保險子公司包括南山人壽、友邦產險,分公司為美國人壽,其中,就屬南山人壽的規模最大。

南山人壽成立於1963年,在台發展45年,根據南山人壽公開資訊,截至今 ( 97 ) 年7月底止,南山資產總值逾新台幣 1.5兆元 ,全台共有23家分公司、逾380個通訊處,有效保單超過 790 萬件,擁有 392 萬保戶,96年保費收入有 2,090 億元,今年前8個月新契約保費收入也有 313.39 億元。

就在 AIG 集團傳出財務危機,南山人壽總經理陳潤霖為了穩定軍心,親自發表公開信給南山業務同仁強調,「公司會安然度過難關,浴火重生後,更會成為一個體質更強健的企業」;南山人壽並於各大媒體刊登大版廣告「致全體保戶的一封信」,重申「南山人壽營運正常,在中華民國法律規範下,保戶權益不受影響。」。

而另一家美國人壽也發表聲明,「美國人壽是 AIG 旗下獨立子公司Alico ( American Life Insurance ) 的台灣分公司,營運及財務獨立,並不受 AIG 集團的影響,且截至今年8月底,資本適足率仍維持在 250% 以上,所有保戶權益不受影響。」

至於在 AIG 事件爆發同時也傳出裁員消息的友邦產險,也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表示,「調整某些保險組合的承保以及人力精簡計畫,和美國國際集團的財務挑戰,完全沒有任何關聯。」,希望消費大眾不要將人力精簡計畫與 AIG 事件畫上等號。

不只保險業者忙滅火,主管機關也擔心影響保戶信心,身為金融保險主管機關的金管會,雖表達不適宜對「個別」金融機構作任何保證,也公開強調「美國聯準會已授權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對美國 AIG 提供期限2年、上限 850 億美元的融資,此舉可協助美國 AIG 履行義務,有助於美國 AIG 往正面發展。」

AIG 效應   學者認為短期心理因素大於實質影響
觀察 AIG 財務危機,對台灣壽險業的影響層面有多大?政治大學保險與風險管理系教授林建智表示,先不論聯準會如何救援 AIG 以及未來 AIG 股權如何轉換,對台灣而言,短期會出現寒蟬效應是無法避免的,因為保戶會產生「連 AIG 這麼大的公司都會有問題,那自己投保的公司會不會也有問題?」的疑慮,進而影響購買保險的意願,以致壽險市場業績成長停滯。

林建智並說,壽險公司、主管機關不斷信心喊話,希望能築起「防火牆」,「但這道防火牆擋不擋得住AIG事件的後續影響,關鍵在於保戶信心」。林建智指出,任何金融機構都會有財務槓桿的問題,壽險業目前面臨的保戶信心危機,如果沒有有效安撫,市場不安情緒將會不斷漫延。

不過,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則認為, AIG 事件的影響,「心理層面大於實質」。彭金隆說,南山人壽與 AIG 是財務各自獨立的事業體,不能混為一談,只要台灣主管機關對壽險公司有效監理,而南山人壽也無違法交易行為,以南山人壽過去的營運績效來看,對台灣壽險業的「實質影響有限」。

彭金隆進一步指出,事實上, AIG 事件會造成保戶不安,主要是台灣保戶「比較不習慣保險公司也會有倒閉危機」的心理因素影響,彭金隆說,全美保險公司高達7、8千家,幾乎每年都有保險公司宣告破產,但保險業在台灣4、50年的發展歷史,至今也只有國光人壽、國華產險兩家倒閉。

誠實告知才是防止保戶流失的上策
面對保戶的不安,業務員應如何因應?林建智、彭金隆都認為,最好的方法就是清楚告知。林建智認為,保戶的疑慮一定會有,但從南山的經營體質來看,其本業經營情況良好,資本適足率也還不錯,業務員不能隨保戶自亂陣腳,應對公司有信心,林建智建議,業務員應將公司目前的財務經營現況跟客戶作清楚分析,讓保戶了解公司財務健全。

彭金隆也指出,在資訊發達的時代,業務員面對保戶質疑時,最好的方法就是明確告知,並隨時提供保戶最新訊息,保戶就不會因不清楚而產生恐懼。

解約、保單質借絕非保戶最有利的選擇
而在消費端,林建智則認為,南山人壽雖為 AIG 子公司,但財務獨立,所有經營均受到台灣政府主管機關監理,即使未來 AIG 為了清償聯準會貸款而處理旗下資產,以致南山人壽經營權易主,但這也只是「公司背後的股東換人」而已,南山人壽在台的所有經營還是必須遵循台灣法令,因此,保戶動輒解約相當不智。

林建智進一步指出,尤其是傳統壽險保戶,除非保險公司倒閉,失卻清償能力,否則解約不但拿不回當初所繳交的所有保費,還喪失了保險保障,實在划不來。

事實上,這波由 AIG 事件引爆的保戶質疑聲浪,在壽險公司、保險業務員的努力,以及拜資訊發達之賜,雖然事件爆發之初,業務員接到保戶詢問電話接到手軟,但經過業務員的詳細說明,真正害怕所繳保費一去不回而辦理解約、質借的情形並未如外界想像嚴重。

壽險同業發揮同舟共濟精神
據站在前線面對保戶的南山業務單位主管表示,面對 AIG 事件,業務員本身的心態很重要,大多數保戶是因對整起事件不清楚而產生恐慌,基於保險是「信任」的產物,絕對不能被破壞,再加上現在媒體資訊發達,業務員不可能隱瞞任何事情,面對保戶的質疑,最好的方式就是誠實告知。據了解,南山人壽業務員在事件發生第一時間就以簡訊向客戶說明事件始末,並隨時將最新消息告知保戶,讓保戶安心不少。

該名主管也指出,尤其是過去發行的高預定利率保單,「現在已經買不到了」,此時解約更是不智,如果是以保單質借方式先將錢領出來,保戶則要額外負擔利息,同樣不划算,而經過這樣的說明,絕大多數保戶都取消解約或保單借款的念頭。

據了解,市場上已傳出有他家公司業務員為了自身利益,利用 AIG 事件慫恿南山保戶解約,改向自家公司投保的情況,有位非南山業務單位的主管就表示,雖然也有耳聞這樣的情況,但絕對是少數,就她了解,大多數的業務員都會向南山保戶說明解約的利弊得失,如果保戶堅持解約,也會建議保戶不妨先向南山辦理保單借款,先把錢拿出來安心,待局勢穩定再還款,避免損及保險權益。

而另一位他家公司的業務主管也表示, AIG 事件爆發後,確實接獲不少南山保戶的詢問電話,雖然南山保戶解約,他們可以從中「受益」,但基於職業道德,大多數的業務員反而還向保戶分析南山的經營體質,也向保戶說明解約的不利影響,大多數的保戶都能接受。

至於因一時衝動解約事後後悔的保戶,業界人士表示,保單一旦解約是無法再申請回復的,因此建議保戶解約前一定要三思。

此外,部分壽險公司也進行自律,甚至有壽險公司總經理也發表公開信,「要求業務同仁不要針對此事件發表任何評論或批評,以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及損害整體壽險產業的形象。」。
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彈丸之地的台灣,任何風吹草動都無法隱瞞消費大眾,誠如西方諺語所言「誠實為上策」,保險公司是以人為本的行業,其財務均來自全體保戶,經過 AIG 事件,想必更能體會其中道理;而另一方面,值得國內保險業慶幸的事,無論 AIG 事件後續發展如何,壽險業每一份子確實在這起事件上發揮了同舟共濟的精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rna19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